重新認識 CSS - visibility

留言

目錄

  1. 前言
  2. visibility 屬性
    1. visible
    2. hidden
    3. collapse
  3. display: none 與 visibility: hidden 的差異
  4. visibility 屬性用於動態效果

本篇將介紹 CSS 的 visibility 屬性。

前言

「重新認識 CSS」這個系列名稱的由來就如其名,我想要重新認識它。雖然以前就有學過 CSS,但這次想從 CSS Spec 中學到最原始的定義和內容,更加了解 CSS 的原理,讓我在切版的時候可以更加確定自己在做什麼,我踩到的雷只是因為我不夠了解它才會炸開。

在這 30 天的內容中,會將 Spec 內看到的資料整理成這個系列,也希望正在學 CSS 的各位可以更加了解它。另外我也會同時將文章發至我的 Blog,如果想直接看文內的程式碼 Demo 畫面,可以到我的 Blog 來看 😃。

本文同步發表於 iT 邦幫忙:重新認識 CSS - visibility

「重新認識 CSS」系列文章發文於:

visibility 屬性

visibility 屬性是用於指定是否 render 由元素產生的 box,可用來顯示或隱藏 box,而無需更改文件的佈局。

下面是 visibility 屬性的定義表:

  • 此元素的 initial value 為 visible
  • 適用於所有元素
  • 此元素為可繼承屬性,descendant 會繼承父元素的 visibility 屬性設定

下面介紹各屬性值:

visible

  • visibility 屬性的 initial value
  • 產生的 box 是可見的

hidden

  • 產生的 box 是不可見的 (完全透明,不會繪製 (drawn) 在畫面上)
  • 但不可見的 box 還是會影響佈局
  • 如果元素的 descendant 設定 visibility: visible,則它們將是可見的

如以下範例,.outer 元素設定 visibility: hidden,而 .outer 元素有兩個 descendant,所有 descendant 都會繼承父元素 .outervisibility 屬性設定:

  • .inner-hidden 元素:因為沒有在此元素設定 visibility: visible,所以元素為不可見的
  • .inner-visible 元素:也就是畫面中的紅色矩形,因為有在此元素設定 visibility: visible,所以元素就變為可見的

在紅色矩形上面所空出的空間,其實就是 .inner-hidden 元素佔用的。雖然 .inner-hidden 元素是不可見的,但它只是被隱藏而已,元素所產生的 box 不會從文件佈局中刪除,所以 box 還是會影響佈局。

1
2
3
4
<div class="outer">
<div class="inner inner-hidden"></div>
<div class="inner inner-visible"></div>
</div>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body {
outline: 3px solid;
}
.outer {
width: 100px;
background-color: gray;
visibility: hidden;
}
.inner {
width: 60px;
height: 60px;
background-color: red;
}
.inner-visible {
visibility: visible;
}

Demo:Codepen 連結

collapse

  • 在表格的 row 或 column (row、row group、column 和 column group 元素,也就是分別為 HTML 中的 trtbodycolcolgroup 元素) 使用 visibility: collapse 時:
    • 會導致整個 row 或 column 從顯示結果中刪除,原本佔用的空間會讓其他內容使用,也就是說顯示結果很像是將 display: none 應用在表格的 row 或 column 一樣
    • 與 collapsed column 或 row (合併欄或合併列) 相交 (intersect) 的 spanned row 或 column (跨欄或跨列) 的內容會被裁切掉 (clipped)
    • 可以在不強制重新佈局 (re-layout) 表格的情況下,使用動態效果來刪除表格的 row 或 column
  • 對 table cell (也就是 HTML 中的 tdth 元素) 使用 visibility: collapse 時,效果相當於 visibility: hidden
  • 除了上述以外的其他元素使用 visibility: collapse 時,效果相當於 visibility: hidden

下面是表格的範例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<table>
<tr>
<td>1.1</td>
<td class="collapse">1.2</td>
<td>1.3</td>
</tr>
<tr class="collapse">
<td>2.1</td>
<td>2.2</td>
<td>2.3</td>
</tr>
<tr>
<td>3.1</td>
<td>3.2</td>
<td>3.3</td>
</tr>
</table>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table{
outline: 1px solid;
font-size: 24px;
padding: 10px;
}
td {
outline: 1px solid red;
}
.collapse {
visibility: collapse;
}

Demo:Codepen 連結

如下圖,此範例為 3 x 3 的表格,在沒有設定 visibility: collapse 之前,表格原本長這樣:

如果對 1.2 此 table cell 和第二列設定 visibility: collapse

  • 1.2 此 table cell 只會被隱藏,不會刪除原本佔用的空間
  • 第二列會被隱藏,並且刪除原本佔用的空間

display: nonevisibility: hidden 的差異

display: nonevisibility: hidden 都是可以隱藏元素,但差別在於:

  • display: none 會將元素所產生的 box 從文件佈局中刪除
  • visibility: hidden 不會將元素所產生的 box 從文件佈局中刪除

所以,如果將元素設定 display: none,就會影響到其他元素的佈局,而 visibility: hidden 就不會,因為就只是「真正」意義上的隱藏元素而已。

visibility 屬性用於動態效果

可以使用 JavaScript 控制哪個元素要顯示或是隱藏。下面是 visibility 屬性的動態效果範例:

Demo:Codepen 連結

在一開始進入範例頁面時,A 元素是使用 visibility 的預設值 visible,而 B 元素是設定 visibility: hidden 隱藏元素。

在此範例中,A 元素和 B 元素都是使用絕對定位,並設定在相同的位置,所以當要顯示一個元素,並隱藏另一個元素時,畫面的動態效果就很像是一個元素替換成另一個元素。CSS 樣式如下:

1
2
3
4
5
.box {
position: absolute;
top: 50px;
left: 10px;
}

範例中有兩個按鈕:

  • 點擊 A 按鈕會顯示 A 元素 (也就是顯示 “Name: A” ),並隱藏 B 元素 (也就是隱藏 “Name: B”)
  • 點擊 B 按鈕會顯示 B 元素 (也就是顯示 “Name: B” ),並隱藏 A 元素 (也就是隱藏 “Name: A”)

顯示元素其實就是將元素設定成 visibility: visible,在 JavaScript 可以使用下面程式碼來設定:

1
element.style.visibility = 'visible'

隱藏元素則是元素設定成 visibility: hidden,在 JavaScript 可以使用下面程式碼來設定:

1
element.style.visibility = 'hidden'

這樣就可以實作出 AB 元素切換的動態效果。

此範例的完整原始碼如下:

1
2
3
4
5
6
7
<div>
<span>choose one:</span>
<button class="buttonA">A</button>
<button class="buttonB">B</button>
</div>
<div id="A" class="box">Name: A</div>
<div id="B" class="box">Name: B</div>
1
2
3
4
5
6
7
div, button { font-size: 20px }
.box {
position: absolute;
top: 50px;
left: 10px;
}
#B { visibility: hidden; }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var buttonA = document.querySelector('.buttonA');
var buttonB = document.querySelector('.buttonB');

function show(elementIdName) {
var element =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elementIdName);
element.style.visibility = 'visible';
}
function hide(elementIdName) {
var element =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elementIdName);
element.style.visibility = 'hidden';
}

buttonA.addEventListener('click', function() {
show('A');
hide('B');
});
buttonB.addEventListener('click', function() {
show('B');
hide('A');
});

JavaScript 跑錯棚啦 XD

資料來源:

分享:

討論區